龙8国际官网

在线公告

图片新闻

文章内容

网络需要正能量(微议录)

发布时间:2014-10-24


        这段时间以来,两个网络作家深陷舆论漩涡。围绕他们的各种论战,恰为思考网络舆论提供了一个窗口。
        在观点多样、价值多元的时代,表达成为一种权利,但并不意味着批评成为网络专利,正如很多网友问的那样:网络不需要正能量吗?事实上,“我和国旗合个影”“中国烈士纪念日”等爱国话题动辄引发上亿关注,说明正能量同样可以引领舆论热点,成为我们这个大国公民的精神加油站。为此,特摘编几条报章评论和网友观点,听听他们的意见。
        参与互动,请关注“人民日报评论”(微信号:rmrbpl)和本版。
        ——编者
        周小平和花千芳,一个曾是四川的打工仔,一个曾是辽宁的种地农民,来自于社会底层,有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。他们激情澎湃地歌颂自己的祖国,对未来的祖国提出展望,喊出了“沉默的大多数”的心声。
        他们能写出让人产生共鸣的东西不是他们有多伟大,而是他们能深入到生活中,用一些很朴实的例子,总结和体验国家发生的一点一滴的变化。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,我们有不少欢声笑语;面对网络生态,也有不少的困惑和痛楚,但是我们不能迷失自己。希望有更多的网友站出来,用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“爱国不需要理由”的正能量,唱响爱国的最强音。
        ——王德华
        周小平的文章最重要的特点是他对中国的认同,这也是引起诸多年轻人共鸣的最关键方面。他其实是找到了中国“沉默的大多数”的共同情感和选择。这种认同是文化和情感的归属,但更是理性选择的结果。
        周小平的出现其实是草根式地讲述了自己对家国兴衰、前路命运的看法。其可贵就在于它是普通中国年轻人的心声,是坦率真实的表达。而恰恰也是这种表达,更容易引起某些习惯性反对论调的打压,因为他的文章里渗透着来自年轻人内心的诚意和警醒,它真正能够鼓励一群人,凝聚并且激发起向上的力量。
        ——陈平
        曾几何时,网络俨然成了负能量的策源地和集散地。打开网站论坛、登入微博微信,常常是负面新闻连篇累牍、网络谣言层出不穷、暴力低俗充斥其间、消极情绪四处蔓延,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,让人不胜其扰,却又无可奈何。一时间,正当的探讨被无礼的“吐槽”淹没,正常的监督被无序的“人肉”取代,正义的呼声被无良的谩骂围攻,许多人为此或忧心忡忡,或扼腕叹息,或黯然远离。
        网络如同大海般广博,但更应像星辰那样明亮。希望更多网络作家提供正能量,“用光明驱散黑暗,用美善战胜丑恶,让人们看到美好、看到希望、看到梦想就在前方”。这种正能量,理应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主流导向,不管是现实生活中,还是在网上。
        ——@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
        他们的文章并不高深,甚至有时还被网友指出不少错误,但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,结合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,为网友们展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,让大家看到了中国几十年来真正的进步和光明。他们并不代表谁,只是普通民众中的一员,却把个人对国家、对时代的看法坦诚地表达出来,不带修饰、不避问题,却恰恰是许多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的心声。
        我们不应该辜负这个时代,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时代;我们应该发出正能量,因为给别人一片阳光,也会照亮自己的心灵;我们应该热爱祖国母亲,因为她养育了我们,并将一直养育我们的子孙后代。
        ——孺子牛
        我相信,绝大多数质疑甚至非议周小平的人,本心都是好的,他们也是为了这个国家好,为了这个民族好。嵇康在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中说:“故君子百行,殊途而同致,循性而动,各附所安。”不管在哪个舆论场,只要是法律范围内,表达本身就是人们的基本权利。
        翻看网络评论,对周小平横加抨击的人们,大多数并不反对他的主要观点,也就是弘扬社会正能量。如果这个基本立场是一致的,那么需要澄清的无非就是,怎么把观点表达好,做到以理服人、以德服人。
        周小平的“火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互联网平台上“好声音”的稀缺。由此,不妨把周小平看成是抛砖引玉、千金市骨。期待在理性客观的讨论中,产生更多超越周小平的声音,引发我们这个时代的共鸣。
        ——彭原

 

XML 地图